『小心呵護砍館一座老建築,盡可能守衛著它,不惜一切代價,像細數王冠上的珠寶一樣,守衛著它,在它鬆散時,用鐵箍把它箍緊,不要介意輔助措施的難看,拄著拐杖總比失去一條腿好,在維護時一定要溫柔,充滿敬意,持續不斷,這樣就可以在數代以後,子孫仍然在他的遮蔭之下生生死死。它的臨終之日終將到來,但是要讓這一天公開到來。千萬不能用某種虛假的、可恥的替代物來剝奪其應有之葬禮,應得到的懷念。』........... 約翰 魯斯金 John Ruskin 《記憶之燈》
在約翰 魯斯金(John Ruskin)的 《建築的七盞明燈 》一書中,舉了建築中的七個原則,「獻祭之燈」、「真實之燈」、「力量之燈」、「美感之燈」、「生命之燈」、「記憶之燈」及「遵從之燈」。其中的「記憶之燈」講述的是如何看待歷史,如何處理傳承的歷史建築與文化,如何重新定義記憶。而「遵從之燈」講述的是,在遵從過去與創造未來之間的思考,建築一直是過去的美感、工法、習慣不停演進的累積,而形成了每個時代既定而緩面演進的格律,但建築也必須破格,魯斯金認為新時代的建築中是並存於破格與傳統之間。
約翰魯斯金在記憶之燈詮釋了修復的思想:『小心呵護砍館一座老建築,盡可能守衛著它,不惜一切代價,像細數王冠上的珠寶一樣,守衛著它,在它鬆散時,用鐵箍把它箍緊,不要介意輔助措施的難看,拄著拐杖總比失去一條腿好,在維護時一定要溫柔,充滿敬意,持續不斷,這樣就可以在數代以後,子孫仍然在他的遮蔭之下生生死死。它的臨終之日終將到來,但是要讓這一天公開到來。千萬不能用某種虛假的、可恥的替代物來剝奪其應有之葬禮,應得到的懷念。』
好的古蹟修復並不一定是要回到原始,而是必須仍留存著可見的時間殘跡,你無法想像要將希臘神殿的柱體修復成當初完成的如新樣貌,時間也已經成為那個古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古蹟修復大概最忌諱的就是將古蹟修復成了如新的造假。好的古蹟修復要讓人看見時間的痕跡。好的古蹟修復會注重不同時代形式干擾的抑制,不去設計多餘的裝飾元素,而是採用材料的路徑,使用素雅質樸無裝飾性的材料,不去干擾原本的風采。(這其實並不是很容易的),採用材質的策略而非形式的策略,使用低限度的材質及低限度的形式,來讓原本古蹟樣貌成為主角。好的古蹟修復,如果有新介入的設計,而這部分新的設計就要特別注重精緻與細節度。倒不是指要做花俏的收邊,而是關於材質與做工的質感。好的古蹟修復,需要尊重原本隱藏的秩序,尤其是內部的增築,缺乏隱秩序的建築將使得原本古蹟中強烈地軸向性被破壞,而那也是古蹟空間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好的古蹟修復要帶人看到古蹟的細節,使用空間高差、樓梯轉折高處,讓人可以從不同視角仔細觀察古蹟的細節,藉由安排的路徑,放大了古蹟的美,如同對它的禮讚。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