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性是同時感知多重不同空間位置之意涵,透露出空間界定的不斷變動性』........科林羅Colin Rowe & 羅伯 史拉次基 Robert Slutzky
科林羅(Colin Rowe) 及羅伯 史拉次基(Robert Slutzky) 在1955年出版了《透明性》(Transparency,) 一書,對於現代藝術中立體派的空間暗示,提出了關於『清晰的曖昧』的透明性觀念,透明性是『同時感知多重不同空間位置之意涵,透露出空間界定的不斷變動性』,《透明性》一書中更區別了『實質』透明性和『現象』透明性這兩者在不同,實質透明性指涉透過透明物質的觀看,而現象的透明性則誘發了多重且同步的空間多重視角,而使透明性具有清晰的曖昧特質。而這樣的特質在柯比意的建築中,展現的最為明顯。而透明性一書對柯比意的解讀最終指向建築中『形式』的核心本質。科林羅對於當時柯比意的建築為何能散發與當代建築師完全不同的氣質而深受著迷,因此甘冒大不諱的開始了對於其作品『形式』上的單向解讀,因而引發出了清晰的曖昧透明性一詞在建築史上的討論。
建築中的『框 frame』可以比擬為藝術中的立體派現象,藝術中的立體派以重疊疊置的圖形,對各自區塊形成多面解讀,形成穿越視野的想像空間,而形成作品的變動性。建築中的框也有如此功能,並且更加的具有時間意涵。建築史上將此空間透明性與時間意涵演繹得最為透徹的建築師當屬安藤忠雄,在其早期作品如高梁市成羽美術館、兵庫兒童博物館、姬路文學館都可見到以框演繹此透明性思維而呈現出時間與空間意涵,而其京都的陶本名畫之庭更可以說是集此透明性思維大成之作品。
因而若說現代主義建築還有什麼是一直延伸到當代建築中的,那『透明性』一定是其中的一個,而在當代建築設計上,『透明性』此一概念,更是相當大程度的佔據了當代建築思考的視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