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圖直接模仿傳統之美的樣態,或是企圖將一部分納入目前的設計,都是無視於傳統之美產生的必然性。........刻意想以傳統之美來打造物品,這樣的態度等於漠視了 時代、民族、區域環境、社會、素材等構成的整個有機體中自然孕育出的必然性,最後只會傷害傳統之美與尊嚴。』……… 柳宗理
談到台灣的傳統空間美學,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會是像林家花園、鹿港龍山寺這類中國傳統空間,這類由傳統木構築及傳統雕飾符號所裝飾的建築,而無論東西方建築,符號系統一直是傳統建築中的重要部分,在面向現代建築設計中關於傳統的部分,在設計中關於傳統一事並不是直接將傳統符號襲用與複製。而同樣是以宋代美學為本的澎湖天后宮,是台灣唯一一座留有宋代美學精神的寺廟建築,柱子不飾以精美的雕梁畫棟,而是以比例、構造之木作實本樣式來形塑美學,璞實並具傳統美學底氣的一座廟宇。
日本設計家柳宗理在《柳宗理隨筆》一書中對於傳統之美有深刻的思考: 『試圖直接模仿傳統之美的樣態,或是企圖將一部分納入目前的設計,都是無視於傳統之美產生的必然性。........刻意想以傳統之美來打造物品,這樣的態度等於漠視了 時代、民族、區域環境、社會、素材等構成的整個有機體中自然孕育出的必然性,最後只會傷害傳統之美與尊嚴。』
我們觀看這類與傳統對話的設計案,設計的價值並不在於只是將傳統元素做出排列組合,或是模仿傳統之美的樣態,而是在於材料、構造等必然性元素上的創造。與傳統對話的建築作品,若只是應用了傳統建築的元素、符號而缺乏了創造的部分,就只是再造出一個元素再排列組合的複刻品而已。若缺乏材料、構造而來的形式與幾何創造,設計將只是個有魂無體的軀殼而已。如果失去了對應著時代的創新,我們必將會落入複製的窠臼當中。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