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所謂激進的有機建築,不過是讓自然爬滿根的建築』........法蘭克·勞埃·萊特 Frank Lloyd Wright
要探討自然與建築的關係,必須從自然與建築開始產生交會點說起。我們如何定義自然與建築,是否在建築中種滿綠樹,或是屋頂綠化就達成了建築中的自然這樣一個提問,充滿綠化的確是使建築充滿綠意, 或許參照最早的一棟自然建築可能是在世界各地都會有的被爬藤爬滿的小屋,屋頂、牆壁無一處不被爬藤遍滿,綠意盎然,但這會就是自然的建築嗎? 在建築史上也曾經出現『自然建築 Natural building』運動,起源於1950年代的國際自然建築運動,主要的精神在於取法自然、就地取材、人力施作、與土地共生。自然建築的前提不在於建築技術的研發,而在於回歸自然簡單的生活。
自然建築的關鍵明顯地不在於建築是否充滿自然植物的物質表象上,建築中自然的關鍵在於人跟自然關係的創造,建築在於透過物質去建構人與自然的連結,並不是只是將自然當成景觀園藝設計的這件事,設計的對象是與自然的關係:空間與植物的關係、材料與自然的關係、甚至是自然與傳統文化的關係、自然與能源的關係、自然與生活的關係,所有的建築在尋找的都是這樣的關係定義模式。如果是將植生牆、綠屋頂直接的應用在建築物的牆面屋頂,是如同建材般使用綠化,將屋頂、綠化、自然只是視為園藝景觀的設計,成為一種表象自然的關係設計。
柯比意所提出的現代建築五原則,其中之一即是屋頂花園,其中隱含的意涵延續自其建築漫遊道 Architecure Promenade 將空間延伸至建築物各處漫遊的觀念,當然不能放過屋頂這麼重要的一處場所,這個觀念在柯比意後續的馬賽公寓頂樓上設置遊戲場、跑步道、戲水池、小禮堂,成為許多現代旅館在屋頂設置休閒空間的建築原點。屋頂花園所提示的觀點本質在於建築的外部的憩遊性,將人的活動延伸滲透到建築的各處,並且成為室內空間的延伸。
將人帶回自然原始的生活這樣的訴求雖然動人,但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似乎只能成為心靈運動,自然的建築在當時成為回歸原始、爬滿樹根的建築。而關於自然與建築的關係,法蘭克洛伊萊特就曾言:『所謂激進的建築,事實上是在自然之上爬滿根的建築』。顯然答案關鍵不在於綠意這件事上,自然的物質表象顯然無法滿足對於自然與建築關係上的本質提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