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在視覺平靜的環境下才會感到舒服,我的直覺就是簡化一切生活空間,回到物品最清澄的基本狀態』……….約翰·波森 John Pawson
簡單這件事,曾經在建築史上短暫的出現過。現代主義建築的起點,以一個漂浮在空中的白色方盒體 薩伏伊別墅(Villa Savoy)開始,當時世人尚未覺知到這背後的簡單深意,柯比意自己在新建築五點中說的也多是設計的手法而非簡單一事,在那之後的建築便之後走入了『以自由之名』的幾何奇型創作,而忘卻了這個方盒子當中關於簡單的意涵。而到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包浩斯學校第三任校長)1947年提出了『少即是多』的這樣思考之後,這樣的簡單的力量才正式在建築上發揮了思想的效果。其原意是為了避免空間被以重疊、堆砌的方式闡述,而違背了建築本質的誤解,但更多人以裝飾性的去除來解讀著這句『少即是多』而非所有建築面向上的,不過在那之後的建築依舊幾何與形式勃發,人類的心性常是嚮往複雜而多過簡單。如果說『少即是多』作為極簡建築的開端,要算是從1965年極簡藝術家Donald Judd 以方盒的堆疊形式探索空間,使世人看見了極簡的力量後,一直到1980年之後的幾個重要建築實踐上才開始逐漸成形了極簡的建築思想。
英國建築師 約翰·波森 John Pawson 是極簡建築的代表人物,他以一貫極簡建築,創造出了純淨的空間力量,建築以其清晰度和純度而知名。他在2010於倫敦設計博物館名為『Plain Space』展覽及同名的書中,述及他的設計方法,建築看似簡單,但卻是將混亂一一抽出,需要慎密的思考每個決定,約翰·波森 John Pawson:『我要在視覺平靜的環境下才會感到舒服,我的直覺就是簡化一切生活空間,回到物品最清澄的基本狀態』。一如他與其他被歸類為極簡主義的建築師,極簡主義的建築強調建築設計的整體統一並趨向簡潔,將建築型式和體量的幾何極端簡化,使建築、構件、物質盡量消失,建築空間品性趨向純淨,保持形式完美,杜絕一切的視覺干擾。
簡單的建築說來容易,要在一個單一的幾何盒中整合著所有的機能、構造、材料、等多元的建築需要,而最後卻仍堅信著以一個最單純的幾何來解答,卻是關乎設計的核心信仰問題。由其在這個講求視覺建築的時代,建築學院訓練相當程度往創造特異的方向訓練,建築師的心性被訓練成在同樣滿足了機能之下要去創造特異的建築,而不是簡單的建築。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建築這個耗費人類龐大資源的存在物,應是以簡單為美德而非創造為美德。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