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在於物體本身,而是在物體與物體形成的陰翳、明暗。陰翳,是時間的光澤─透入白濛微光,仰賴陰翳濃淡而生的和室門窗。』……谷崎潤一郎
什麼是日本書院造建築的美學基本。
日本書院造建築上一大特色是『間』的這件事,在世界上用”間“這樣的關係作為區隔空間的方法是日本建築最大的獨特性。在日本的屋宅中,度量空間的方式除了榻榻米的『疊』另外就是『間』,間是用來計算跨距的長度,作為工匠計算結構與木料的方法。日本人文化中對於物用有兩極的想法,一方面追求各種物品的專用性,專用的文具、專用的工具等,極致的追求『物之專用』。但在空間上卻未似追求物之『專用』的講究、反而發展出了獨一無二的『共用』,空間具有各樣活動的彈性與可能。日本獨特的拉門發明可以說是劃時代的,拉門的發明使得日本建築從傳統廂房式的直線固定線性分隔,走向多方向連續性的構成,如同細胞可左右的增生的連續關係,因而創造了間的『多向可連續性』,打破了建築的線性特質,使得木構造從『線性』進化到『方型團塊』,進而產生了高度的自由度與組合性。書院造建築因此可以擺脫傳統木構建築的單向山性,自由地發展出交疊錯落的豐富變化,而與世界其他傳統制規建築大大地不同。
日本書院造的建築特質除了数寄屋建築本體之外,也展現在庭園上。日本的庭學源自禪宗,以打造庭園反映心相作為禪宗修行方式的一種。西田幾多郎哲學與鈴木大拙禪學影響的近代日本哲學家久松真一(1889~1980),研究日本的禪宗與美學,在其<禪與美術> 一書中將禪庭之美歸類為七種:『不均』、『簡素』、『枯高』、『自然』、『幽玄』、『脫俗』、『靜寂』。日本的庭園深度的體現了禪宗美學,房屋與庭園一體共生,庭園存在的重要性遠大於房屋,日本的傳統建築,無論佛堂禪寺的『淨土式庭園』,或是町屋俵屋的坪庭,沒有了這些庭園與自然,日本建築的根本無存,而可以說庭園是日本建築的根本靈魂。
谷崎潤一郎(1886-1965)在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後搬到關西,進而開始對日本的傳統建築產生關注,他在1933年出版《陰翳禮讚》一書,其中論述隱藏在日本傳統建築中的美感特質。有別於西方文化追求細緻的表面,日本的器物、建築所呈現的粗糙紋理,木的刮紋、節理、木瘤、砂壁,構成的陰翳之美,這些痕跡所帶來的時間感,砂壁使光線低度反射柔和幽暗,和紙障子使得光線含蓄的透入,深進的簷側與陰暗的地板使得光線陰幽,由陰翳的光與粗墣的材料共同構成日本的空間美學。間、庭與陰翳是構成日本書院造建築的美學基本。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