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尋求真實性的過程中,我們希望每個建築能清楚地表明出自己的身份經由地點,目的和材料,希望至少在亞洲,我們的現代主義方法可以通過適應東方傳統而得到充實。』......凱利 希爾 Kerry Hill
每一個地方都會有其傳統,特別是亞洲在以西方觀點主導的現代化之後,傳統反而落入了落伍而停滯的困境,各地的設計師都在尋找著怎樣在現代化中再詮釋自身文化與傳統,被誤用的後現代主義建築普遍地只是直接應用了符號性的元素,而非將傳統建築精神精煉與現代化,如何擺脫傳統符號或材料,但仍傳達出地方特質,運用傳統建築元素的模式並不是運用構造元素,而是關於空間精神。
東方的建築因為使用的是木造材料,木柱木窗屋瓦的垂直線條而呈現出垂直線性,可以說是充滿垂直線的建築,並且因為木戶的使用,而使得建築呈現透空隱約的特質,而與西方全然隔絕的石牆建築不同。而傳統建築中有獨特的『儀式性』特質,如對稱性,秩序性,傳統建築中獨有的平台、欄台等空間有著獨特『平台』的特質,因而呈現一個水平不連續的建築地面,『台』也呈現出一個獨立的神聖的境界,這與西方的地平性截然不同。而傳統建築中的『亭』有著凝聚壓縮視覺的特質,而能凸顯出自然的框景效果。運用秩序、端景、層次、等『儀式性』的景觀建築手法創造出東方空間獨有的精神特質。透過將這些空間精神的抽離再造,而呈現出具東方精神的現代空間。
在建築上如何在現代化中詮釋自身文化與傳統,關鍵在於抽離出這些空間精神與場所特質,材料並不完全是關鍵,如果沒有這些場所特質而只是應用了磚木,也可能造出西方空間。而這些場所特質是能更深刻的與我們自身的文化中的宇宙觀、自然觀相關,因而顯現出我們的地方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