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從未知道它自己有多偉大、直到它遇到了建築』……路易思 康 Louis Khan
光一直佔有現代主義建築史上重要的一個篇幅,現代主義建築將光視為一個構成建築形式與空間的主要思考點。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柯比意對於建築與光的設計甚至成為他晚年建築作品的主軸,他晚年一般認為有代表性的三個重要光的作品是:廊香教堂(Chapelle Notre-Dame-du-Haut de Ronchamp)1954、法國艾弗(Eveux) 的拉圖黑特聖母修道院(Sainte-Marie de la Tourette) 1959,法國菲爾米尼(Firminy)的聖皮爾教堂(L'Eglise Saint Pierre)2006,聖皮爾教堂在他1965逝世前尚未完成,而一直到2006才興建完成,可以說是他探索建築光的三部曲,這三個建築中以光影為設計的主軸,柯比意晚年將設計的心力完全地放在光的樣態的研究與創造上,在這些案子中用光創造出了彩虹、星辰、光河、日月等豐富的光影樣態,甚至可以說他的建築是光的藝術作品。
在光的一事上,柯比意專注在創造多樣化變的光相,而另一位建築大師路易康則是追求光的無相,如果說柯比意是光的造形派,那麼路易康則是光的無相派,在路康的作品中光以均質而神聖的籠罩,在路康的作品中,更注重光與材料的對話,光是為了材料而引入,正如同他在普林斯頓的一篇演說:建築:白光與黑影 (Architecture: The White light and the Black shadow) ,沒有黑影將感受不到白光的存在,對康來說,光是材料的製造者,材料的目的是投下陰影,因此他尋找的是光與材料之間的關係,而不只是光自身的存在,因此陰影成為康建築中重要的元素。如果柯比意的光相是關於那個明亮的部分,那麼康的光相就是那關於陰影的部分、陰翳的部分。
丹麥的當代藝術家Olafur Eliasson,可以說是對光影的物理現象與美學研究的最徹底的一位藝術家,他的作品可以說是對於光的光相、光態、光譜的拆解再組合,來重現人造自然的關係,進而介入光與空間的創造中,創造出許多未見的光態空間形式,如同扮演著上帝創造的角色來重新創造光的可能,當人類的思維及對自然超越了理解的層次而可以將自然再次拆解重構時,光對於未來的建築將不再只是光亮明暗的呈現或是再現為某種形式,而是將進入了製造光態的階段。以最新近期即將完工由法國建築師 Jean Nouvel 設計的阿布達比羅浮宮為例,其空間即是以人造光雨的概念為核心,藉由人造的建築呈現另一種自然,人類的建築將由『呈現present nature』自然進入『製造making nature』自然的階段,而建築的終極不就關於自然的創造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