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拓撲是將形式,結構,上下文和程序轉變為交織的模式和復雜的動力學。在過去的幾年中,設計的敏感性得以展現,從而係統地探索了建築表面和形式的拓撲,並將其擴展到各種建築程序中。拓撲“空間”與笛卡爾空間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以形式將時間事件凝聚起來。於是,空間不再是容納主體和客體的真空,而是將空間轉換為相互聯繫的,具密集特殊性和網絡性,更好地理解為實質或填充空間。』…..史蒂芬 佩瑞拉 Stephen Perrella,《Hypersurface Architecture》,1998
Topology 拓墣學是幾何上的一個分支,拓墣幾何是研究幾何在拉伸、擠壓、扭曲、或連續運動下的幾何變化形態,最典型的拓墣學是莫比烏斯環(Mobuis strip),由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Mobuis 在1858年發現,扭曲的環帶連續曲線形成連續無限的面,沒有明確的內外界線,與傳統笛卡爾二維座標不同,拓墣建築在XYZ三軸上同時變化,而形成三向連續。傳統建築設計模式是將建築元素:屋頂、牆壁、地板的分離元件加以設計,再組合成為一個建築物的設計,而拓墣建築(Topological architecture)是將建築元素以連續、拉伸、擠壓、扭曲所形成的建築設計方法,並將單一元素延伸連續為一個整體,因而建築不再是單純幾何形式的組合,而是關於其動態的變形模式,而形成流動的空間及自由曲線。拓墣幾何提供了一項與傳統幾何截然不同的幾何數學模式,而在數位工具的輔助下,而成為當代建築的一個重要形式概念。
拓墣學應用到建築上的特質後續提示及啟發出當代建築的幾個重要關鍵:1. 單一的衍生:以單一的拓墣數學性形成一種能由內而外衍生至整體、內外連續的單一空間概念。2. 內外的消融:流動的自由形態使得內外的介面一體化,同一個連續面在某個階段是牆,但在某個階段又成為地面、天花,而無法清楚界定而形成連續性,達成消融而成為當代建築的重要特質。3. 流動連續性:傳統的空間無論是採線性、中心性、或是離散性動線,在設計上都只是以空間排列創造出連續模式,而拓墣建築則是更試圖在空間及建築本體創造出連續性,而達成完全的流動連續性,使人產生空間『無限性』的感知,因而使流動連續性成為當代建築的重要關鍵字。4. 層間的模糊:傳統的建築有著明確的層與間的關係,人在堆疊的平面層中活動,使得傳統的建築無法擺脫層的限制,而因為拓墣學的提示而產生出層間的模糊,而更進一步啟發了建築在『間』模糊化上的追求。5. 均質性 homogeneity:因為同一元素的演變使得空間朝向均質性的空間發展,如同海綿的每一部分呈現出同樣的特質,使空間各個部份皆是同質性的存在。拓墣學在建築上衍生出了許多影響當代建築的重要觀念,這些又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下世代的建築觀念,某些觀念甚至單獨的演化成為一種建築形式模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