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是社會問題,如果不解決社會問題,
就不會出現好的設計』………柳宗理
日本是一個地震頻繁的國家,地震過後倖存的居民需要緊急住宿及避難的空間,這樣的空間必須要達到快速、易建、安全、舒適、保溫的需要,日本建築師坂茂發展出一個由紙管組裝而成的空間方案,可以透過簡易人力的方式完成組裝,而滿足震災後的需求,在此之後阪茂更成立「義務建築師網絡」(Voluntary Architects Network,VAN),參與了聯合國際建築的救援計劃,他的建築除了輕巧更著重在自建組裝上,以便真正能切合實際災後缺乏機具及專業建築人員施工的困境,真實的能提供最可行的臨時建築方案,因此而使人道成為美學價值。坂茂不僅設計出充滿創意的方案,還在人道主義領域作出貢獻,20年來走訪世界各地災區,協助災民以低成本建造可循環利用的收容住所。普立茲克獎一反過去頒獎給在美學創造上有貢獻並且作品已有一定數量的國際知名建築師,因而坂茂的得獎也宣示了人道、務實、機能等理性主義所揭櫫的價值,提示了建築追求的根本在於人、環境、生存等基本價值而超越視覺性的美學經驗。建立建築上創新的普世價值實踐與典範,也成為了建築中最重要的議題,因此綠建築、人道建築、生態建築、福祉建築、社區價值等奠基於人本的建築議題,成為了思索建築站立的基礎課題,一棟建築之所以動人,絕對是因為這棟建築物回答了這些未來的問題。
而紙管建築的意義除了在地震後快速的提供了安全的避難所,更在於它啟示出了一個輕型建築的未來。一反過去的建築往都市、往大型化的方向發展,這個世界上有更多鄉間、小型、低價的居住需求,需要被滿足,這些真實的需求,在過去以沒有建築師的建築方式完成,而更在這之後啟發了建築往輕型、自造、資訊分享的方向發展。建築上實踐普世價值的典範,使人道價值成為了建築中最重要的議題,因此綠建築、人道建築、生態建築、福祉建築、社區價值等奠基於人本的建築議題,成為了思索建築站立的基礎課題,一棟建築之所以動人,只是因為這棟建築物回答了這些問題嗎?當人道成為美學價值時,我們失去了超然看待建築的立場,而落入了一種以意識形態為導向的思維模式,這些建築固然充滿價值,但仍應該跟美學有著區別的對待與討論。
留言
張貼留言